non copy-paste

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

《前五識的形成》之我見


Charlie,


你在《五識的形成》一文中用科學的解釋來對應唯識學中的眼識,果然令人比較容易理解唯識學的看法,以及其中那些難以望文生義的名詞。不過對於你指「種子依」相當於大腦的視覺皮質,我倒有不同的看法;連帶地,「分別依」的解釋也要做些修正。



我的版本是這樣:「分別依」才是相當大腦的視覺皮質。如你所說,從物體反射至眼中的光線所轉換成的電化學訊號,經過視覺皮質中各司其職的不同區域分析,才得到物體的顏色、明暗、位置、距離、‧‧‧等等資訊,才能分辨眼前的茶壺是個獨立的物體,而不是印在桌面的圖案。也就是說,分別依是將三維立體世界映到二維平面視網膜的資訊,還原為三維的實況;因此才能將眼前景象中的各個物體分別開來。注意:分別依只是分辨出背景與各個物體,它並不知道這個茶壺形狀的物體是茶壺、那個長方體是書本。想要知道物體是什麼東西,此時就要靠種子依了。


或許可以用柏拉圖的「原型」來比喻種子依。當我們看到一隻貓,不管是黑貓白貓、活貓玩具貓、甚至是只用簡單幾筆勾勒出來的漫畫貓,我們都能認出來它是貓。為什麼?柏拉圖認為因為存在「完美」的貓的原型,它是永恆的一種形式;世上的各種貓都是它的摹本。因為人類意識裡(或是上帝心中)存有這個原型,所以我們能辨認出各種貓。而萬物都有它自己的原型。


種子這個概念不是很像原型嗎?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種子依藏在第八識。因為第八識無時無刻不在默默記錄一切經驗,才能滋養出各種事物的原型──或種子。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初生嬰兒可以認得茶壺或書本,因為他的第八識才剛啟動,根本還沒滋養出種子。


不過我不知道這樣的版本要怎麼解釋「七八好相鄰」。鼻、舌、身識或許無需種子,因為單靠嗅覺、味覺、觸覺也的確沒辦法辨認出特定物體。但耳識也要種子才能分辨是甚麼聲音吧?


好啦,我還在這邊班門弄斧,還是等你再繼續介紹唯識學的玄妙吧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